晶狀體為一個雙凸面透明組織,被懸韌帶固定懸掛在虹膜之后玻璃體之前。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間質之一。它呈雙凸透鏡狀,前面的曲率半徑約10mm,后面的約6mm,富有彈性。晶狀體的直徑約9mm,厚約4~5mm,前后兩面交界處稱為赤道部,兩面的頂點分別稱為晶狀體前極、后極。晶狀體就像照相機里的鏡頭一樣,對光線有屈光作用,同時也能濾去一部分紫外線,保護視網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過睫狀肌的收縮或松弛改變屈光度,使看遠或看近時眼球聚光的焦點都能準確地落在視網膜上。
晶狀體由晶狀體囊和晶狀體纖維組成。晶狀體囊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圍在晶狀體外面。前囊下有一層上皮細胞,當上皮細胞到達赤道部后,不斷伸長、彎曲,移向晶狀體內,成為晶狀體纖維。晶狀體纖維在人一生中不斷生長,并將舊的纖維擠向晶狀體的中心,并逐漸硬化而成為晶狀體核,晶狀體核外較新的纖維稱為晶狀體皮質。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核逐漸濃縮、擴大,并失去彈性,這時眼的調節能力就會變差,出現老視。
晶狀體內沒有血管,它所需的營養來自房水,如果房水的代謝出了問題,或晶狀體囊受損時,晶狀體因缺乏營養而發生混濁,原本透明的晶狀體就成為乳白色,而變得不透明,最終影響視力,這就是白內障?,F在治療白內障的方法很多,有一種方法就是干脆把已變得不透明的晶狀體拿掉,換上一個人造的晶體,這就是人工晶體植入術。
晶體的直徑約9mm,呈雙凸狀,且前面比后面略平坦。其前面離角膜前頂點約3.6mm。當晶狀體無調節時,前后面的曲率半徑各為+10.0mm和-6.0mm(Gullstrand氏數據),厚度為3.6mm。晶體由多層不同折射率的物質組成,向著中心在光學上變得更為致密,這使得晶體的光學復雜化。于是,從前極到后極,從中心到赤道,有一個折射率梯度。Gullstrand氏在其1號模型眼中,欲反映出此一情況,即將晶體表示為一個雙凸形式透鏡(r1=+7.911mm,r2=-5.76mm)的核心(n=1.406),被一個折射率為1.386的更大的雙凸形式透鏡(r1=+10.00mm,r2=-6.0mm)的皮質所圍繞。這樣,使得整個晶體的折射力為+19.11D。當眼睛調節以對近點聚焦時,晶體折射力增加,此種改變的完成,主要通過:前面曲率增加,后面曲率少許增加,并由于厚度增加而前頂點少許向前移動(增加距離效果)。
晶體后面和玻璃體相接觸,玻璃體是透明的凝膠,充滿眼球的后段。光線通過晶體之后,行進于玻璃體而到達視網膜。玻璃體的折射率可以取同于房水的折射率(1.336)。
玻璃體是一種眼球內容物,為無色透明膠狀體,表面覆蓋著玻璃體膜。玻璃體填充于晶狀體與視網膜之間,約占眼球內腔的4/5。具有屈光、固定視網膜的作用。
玻璃體不是玻璃,它是人眼中類似于玻璃一樣的物質,其無色透明,半固體,呈膠狀,其主要成分是水。玻璃體的前面有一凹面,正好能容納晶狀體,稱為玻璃體凹。年輕時,晶狀體與玻璃體能較好地緊密粘連,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晶狀體與玻璃體的粘連性也逐漸變差,因此在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時很容易將它們分開。玻璃體周圍有一層密度很高的物質,稱為玻璃體膜,并分為前后兩部分:前界膜與后界膜。玻璃體內沒有血管,它所需的營養來自房水和脈絡膜,因而代謝緩慢,不能再生,若有缺損,其空間就由房水來充填。當玻璃體因各種原因發生混濁,看東西時,就會覺得眼前如有蚊蟲飛舞。此外隨著年齡的增大,或由于高度近視等原因,半固體的凝膠狀玻璃體就會逐漸變成液體狀,這叫玻璃體液化。
玻璃體和晶狀體房水、角膜等一起構成了眼的屈光間質,并且對視網膜和眼球壁起支撐作用,使視網膜與脈絡膜相貼。在外傷或手術中,一旦發生玻璃體丟失,就容易造成視網膜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