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太陽光的藍光和電子產品的藍光有什么不一樣?
A: 太陽光的藍光是380-500納米之間的藍色光線,是可見光的組成部分。而電子產品的藍光是430-480納米之間的藍色光線,是太陽光藍光的特定區間。太陽光的藍光峰值低于綠光,人類經過億萬年來的演化,已經完全適應是不會傷害人類的眼睛。而數碼產品發出的藍光峰值大于綠光60%以上,長期接觸將對眼睛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Q:為什么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大?
A: 藍光能直接穿透晶狀體到達眼底視網膜;以iphone8的手機屏幕為例,經過安汰藍防藍光實際的科學量測和計算,藍光的能量比綠光高4.5倍(不同的電子屏幕數值不一樣)。對人眼的傷害是長期且不可逆轉的。輕則造成眼干眼澀、發癢, 誘發視網膜炎癥擾亂睡眠節奏,嚴重者可導致黃斑區細胞損傷及病變,甚至導致眼癌、失明。
Q:藍光是如何引起眼疲勞的?
A:不同波長的光,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同,故同一個透鏡對不同波長的光,其焦距是不同的,波長越長焦距越大。下圖中,當光線進入人眼后,紅光的波長最長,它的焦點會出現在視網膜的后方,綠光焦點剛好在視網膜上,藍光焦點會在視網膜前面。自然光因為紅光、綠光跟藍光的強度都差不多,所以對人眼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但是當顯示屏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在視網膜前面的藍光焦點的光強度將比黃綠光強60%,不管是動物或昆蟲都有所謂的向光性,因此人眼將不由自主的由視覺中樞下令睫狀肌緊繃把藍光的焦點看清楚。睫狀肌長期的緊繃,就會造成眼睛疲勞的問題。
Q:綠色植物對眼睛有什么意義?
A:長期的觀看顯示屏的光源時,眼球周圍的睫狀肌會不由自主的緊縮,希望聚焦藍光的焦點。時間久了,眼球周圍的肌肉容易產生疲勞,會感覺到視力模糊,視覺疲勞,甚至于會產生所謂的假性近視。假性近視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它就會變成真正的近視,近視的度數就會慢慢的加深。我們小時候在課堂,老師就經常會說“如果你看書看久了,就多看窗外的綠色植物,可以讓你的眼睛休息”。為什么看綠色的東西可以讓眼睛達到舒緩的效果?因為綠光的焦點在你的視網膜上面,所以整個眼球,包含所有的肌肉都不需要再做任何的動作,可以達到適度的休息。
Q:藍光與睡眠有何關系?
A:哈佛大學研究表明,睡前玩智能手機,看電視劇或玩電子游戲,電子設備發出的光線,特別是藍光,能夠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打擾睡眠,增加自身重大疾病的發生率。其中青少年受光線的影響,比成年人更大!
Q:為什么都說要積極補充葉黃素?
A:我們視柱細胞及視錐細胞的化學成分就是葉黃素,葉黃素是眼睛視網膜和晶狀體內唯一被發現的類胡蘿卜素,它能過吸收光線并轉換為電的訊號,是視網膜、黃斑不能缺失的主要組成物質。當光感應區的葉黃素成分不夠,就會影響到視柱細胞及視錐細胞吸光能力,當視柱細胞及視錐細胞無法吸收完全,光能就會被色素上皮細胞所接收,色素上皮細胞接受太多的光能量就會衰亡,進而造成視錐細胞死亡的黃斑病變。
Q:是不是眼睛接觸的藍光越少越好?
A:其實藍光傷不傷眼,是在于藍光強度的高低,太陽光中的藍光和其它色光的強度是差不多的,所以沒問題。過強的藍光雖然會對人眼造成傷害,但并非藍光就是不好,藍光強度和其它色光平衡時是人眼最舒適的狀態,如果藍光能量過低也會對人眼有不良的影響,例如它可以讓你失去更好的活力,并且降低人們的認知能力,如記憶力和反應能力。因此設計的重點應是設法讓藍光強度平衡。
Q:藍光是如何引起黃斑病變的?
A:當人們長期使用白光LED,其中的藍光能量就會在視網膜的上皮細胞累積。就好像一個人在晴朗的天氣,去沙灘上曬太陽,受到紫外線的照射,時間久了皮膚自然會被灼傷。同理,藍光能量在上皮細胞長期累積,時間久了以后,就會造成上皮細胞的衰亡。當上皮細胞死亡后,由于通過它來提供養分給柱狀和錐狀細胞,所以連帶周圍的柱狀和錐狀細胞衰亡。從而使部分光感應區細胞衰亡后不再起作用,眼睛視覺就在那里產生一個小黑點,無法看到任何東西,形成了黃斑病變,嚴重下去黑點擴大會造成視力不斷下降,甚至失明。